免责声明:金色财经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jinse.cn) 举报

    从“仰视”到“平视”——我是如何对Web3祛魅的

    作者:@LiamWang88 Web3独立研究员

    我最先听说和参与区块链差不多是在2017年末、2018年初。那会我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得益于互联网大厂在业务上率先尝试新技术的先天优势以及相对浓郁的程序员氛围,因此让我有机会比较早接触区块链。当时,我常和一帮程序员朋友混在一起,听他们说的最多话题就是:“比特币”、“挖矿”、“ICO”、“空气币”等。

    我并不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当时他们说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一头雾水。但因为我是做内容出身,我的直觉告诉我区块链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技术。

    所以,我开始去看比特币白皮书和以太坊白皮书。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晚上我看了10遍比特币英文版白皮书愣是没看懂,我就只记住了一个标题:《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这个标题就这样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三个字:太牛了!

    这便是一切的开始。或者套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用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有意思的是,尽管我是从比特币开始了解区块链,但我却是听信朋友的建议从玩空气币开始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逃脱韭菜的命运。

    所以那个时候,我对待区块链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新的割韭菜的骗局 — — 事实上,放在那个时候来看,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至少比特币的理念是非常新的,预示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

    往后的2019年-2020年,我并没有太多参与这个行业,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和观察者在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也依然觉得“学习者”和“观察者”是最适合自己的标签。

    2021年:沉浸仰望Web3的美好

    如果说2017–2018年是对区块链“蜻蜓点水”般的体验的话,那么2021年可以说是“深度亲历”的一年。

    那一年,我在一家美元基金工作,得益于VC工作的平台优势,给了我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前沿科技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巧合的是,也是这一年,伴随着加密市场迎来一轮牛市,“Web3”取代区块链开始成为一种新的叙事。

    如果回忆起那一轮牛市,我的脑海里能马上想到什么呢?有几个事情是我印象深刻的:

    • 2021年初,比特币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的市值。

    • 像特斯拉这样的大公司对外披露持有比特币。

    • 艺术家Beeple一幅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69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 篮球巨星Stephen Curry花费了18万美元买了一个BAYC的NFT。是的,你没看错,是18万美元。

    • 萨尔瓦多通过一项法案将比特币定为法定货币。

    • DAO — — 一种Web3的新型社会组织模式开始出现。

    现在回想起来,2021年,我所亲历的Web3行业整个情绪是非常高涨的。这种高涨体现在:

    一、投资和创业火热

    因为我身处在VC行业,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投资人及创业者朋友交流,在整个过程中,Web3始终是不会缺席的一个话题。那个时候,我看到很多的投资人开始离开传统投资领域转型进入Web3。

    不只是投资人,创业者也是一样。在传统VC投资里,大厂的高阶人才往往是投资的首选对象。但在那一年,我也看到从大厂出来的很多优秀的人才开始涌向Web3领域创业。

    当我问起那些投身进Web3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朋友关于选择Web3的原因。一个普遍的回答是:Web3行业就像是90年代的互联网,是一片蓝海,越早占据生态位就越能获得行业红利。

    二、炒的火热

    在Web3里,炒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动词。尤其是在牛市,更加少不了炒的动作。

    1. 炒币,尤其是炒合约。如果单纯从K线上看,2021年整个加密市场的涨幅是非常犀利的。所以那个时候在社交媒体上,总是能看到不少人晒自己巨额收益的成绩单,以及分享如何在加密市场里轻松赚钱的经验。这样的信息几乎每天都有,看多了会给人一种幻觉 — — 即这个行业赚钱特别容易,无论你是什么专业背景、学历,牛市加杠杆,胆子要够大,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赚到钱。

    2. 炒NFT。2021年,最有话题点的毫无疑问就是NFT。尤其是BAYC的出圈转化了一大波Web2的用户。那个时候,NFT最大的价值除了炒作之外,就是当做头像。如果你的社交媒体头像是一只无聊猿或者是CryptoPunk,那恭喜你,很多人会把你当做OG或者说是特别厉害的人物,因为通常拥有这种NFT的人要么身价不菲,要么很有牌面。可以说,NFT非常针对性满足了人性中炫耀的满足感。所以那会我身边很多人都在炒NFT,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朋友。由于很多的NFT铸造并非是以东八区时间为准,如果你想要铸造一个自己喜欢且价格炒作高的NFT的话,就不得不熬夜守候。那个时候,行业内把NFT戏称为小图片,至于炒NFT的行为,用一句行业黑话就是:今天你肝了没有。

    三、DAO践行火热。

    直到现在,我都依然觉得,2021年DAO这个词的出现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DAO这个词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意思,相比炒币、炒NFT这些炒资产的行为,DAO的代币化炒作相对少一些,更多则是在探索一种相比传统组织模式完全不一样的组织形态,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①去中心化,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下属之分;②基于共识和民主议事规则协同做事;③可以远程办公,任务通过线上协作完成。

    当然,和很多事物兴起的路径一样,DAO也是最先从国外火起来,那会耳熟能详的DAO有:Bankless DAO(旨在推进真正的去银行化金融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和社会共识)、Pleasr DAO(由数字艺术家和收藏家组成旨在收购具有文化意义的作品)、ConstitutionDAO(募资竞拍美国宪法的副本)等。后来DAO组织也随之在国内生根发芽并涌现了一些试验性的DAO组织项目。

    跟炒作NFT一样,年轻人是参与DAO组织的主力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同时当时很多年轻人自称“数字游民”,像DAO这样的组织方式也更适合他们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

    放在2021年看,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受到了Web3牛市热潮的影响。我在2021年对Web3的感受用一个词来说就是 — — 沉浸式仰望。这种沉浸式仰望来自于这个行业所代表的技术的高大上 — — Web3融合了密码学、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来自于这个行业看上去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的方式,更来自于像DAO这样的新组织形态的出现,探索人类未来社会新组织形式、新协作形式的可能。

    如果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在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

    2022年:从仰望到冷静,变化总是迅雷不及

    如果说,在2021年的牛市,一切都是美好的话。那么,2022年对加密市场来说便是美好破灭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可以铭记在加密行业上的历史性事件:

    • 2022年5月,公链Terra暴雷,Luna代币一夜之间归零。

    • 2022年7月,加密行业头部投资基金三箭资本申请破产保护。

    • 2022年11月,头部交易所FTX被爆存在挪用用户资金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宣布破产,整个过程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尽管在这一年,还是有一些正向的事件能够给人以欣慰,比如以太坊共识机制完成了从PoW到PoS的转变。但上述这些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加密行业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直接给2022年的Web3行业定下了“萧条”的基调。

    我不在听到那些鼓舞人心和情绪高涨的消息,反而听到的是更多失望、糟糕透顶的声音:XXX炒币损失惨重、XXX退圈了、XXX项目因为没融到资停止运营了、XXX加密基金不投了。没有人在讨论哪个币值得炒,没有人在讨论NFT还涨不涨(相反大家都是在抛,但因为NFT流动性太差,很多NFT基本都是归零在了手里),没有人在讨论DAO接下去要怎么做,也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行业怎么Mass Adoption。整个行业安静下来了,或者说用我上面说的那个词,整个行业萧条下来了。

    和很多人一样,在见证和亲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行业事件后,我也开始从2021年对Web3怀有仰望的情绪中脱离出来慢慢变得冷静:

    一方面,加密市场行情的巨大波动让我看到,踏足这个领域的人不只有一夜暴富的狂喜,也有一夜巨额亏损的悔恨。尤其是对加高杠杆把合约当现货炒的人来说,他们把Web3视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命运场。

    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所暴露出来的资金使用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着实打击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尽管对一个长期发展的事物而言,这样的问题越早出现越是好事,但也确实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上浇了一盆冷水,让大家开始客观冷静看待Web3。

    最后,对于那些在我看来更有社会价值的尝试,比如DAO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和讨论,比如通过代币化促进慈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在这一年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反而跟随加密市场行业的走向一并陷入沉寂。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2021年会有那么多新人入圈呢?我觉得像NFT这样的媒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拓展了Web3的应用场景(即便只是作为头像),让更多Web2的人能直观感受到NFT和Web3。问题是,当大家接触了NFT之后,其实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投资/投机品。所以整体来说,Web3与现实生活场景结合是弱的,核心还是在资产属性或金融属性上 — — 创造了更多代币化的金融衍生品吸引和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产生了更多投资和投机的可能。所以那个时候,我认为,如果Web3要真的成为一个行业长期发展,就必须要兼顾好金融投机和应用场景的平衡。

    2023年:市场在复苏,但无法回到过去

    在经历了2022年的熊市之后,2023年可以说是加密圈自我疗愈的一年。这一年,比特币价格从2022年底的16000美元/枚开始慢慢爬坡上升,包括币安等在内的主流交易所开始加大投入推进合规运营。但当我和一些投一级项目的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则是选择了配置二级或继续观望的态度。正如当时一个朋友和我说的那样,“现在二级市场主流币的价格都这么低,为什么要去投不确定性高的一级项目?”

    同时, 我原先以为随着市场的慢慢复苏,社交媒体上对Web3的讨论度会重新热络起来。我记得在2021年牛市的时候,在一个小众的社交平台即刻上汇聚了大量对Web3感兴趣的人。在Web3研究所的圈子里,如果你发一个动态,会收获不少点赞。但2023年当我再次打开这个社交软件的时候,我发现原先经常活跃的一些人或项目方已经不再发布动态,一些新的帖子点赞和评论也几乎为零。一切好像无法回到过去。

    所以在这一年,我开始有意识和很多人交流,包括圈外的人、刚入圈不久的人以及玩DEFI和MEME很有心得的玩家,当我问他们对Web3的看法时,得到一个不约而同的答案:Web3就是割韭菜的赌场,关键就看谁是韭菜。

    基于和他们交流得到的反馈,我开始萌生了一个出书的想法,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客观介绍Web3当时的发展状况,让我自己以及想要了解和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平视Web3,而不是给这个领域套上一层主观的好的或坏的偏见。于是,我和圈内十几位朋友 — —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积累,联合出版了一本Web3科普书籍《从技术到应用:普通人的Web3学习手册》,在2023年底正式出版,也收到很多人的好评。现在回过头去看,虽然才过了半年时间,但书里的章节体系和框架已经远远不足以覆盖当前Web3发展的现状。我承认我看待这个行业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这个行业依旧按照它自己特有的节奏快速发展。

    2024年:牛市回来,Mass Adoption还远么?

    目前来看,2024年牛市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这一年里,有两个大事件成为了加密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的催化剂:一是美国SEC批准了比特币现货ETF的发行,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华尔街的资金会大量流入比特币,直接推高比特币甚至其他加密资产的价格;二是比特币会在经历一次减半周期,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比特币每一次减半都会推动一轮牛市,今年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也把这一轮牛市和2021年那轮牛市做了对比,看看有哪些是不变的,有哪些是变化了的。

    不变的是:

    1. 牛市放大着投机的力量。2021年NFT是一种投机品,2024年MEME币则成为了特有的投机品。在我看来,但凡是跟资产相关的投机没有对错之分,毕竟传统的股票市场也有做空和做多。只不过加密市场波动太大又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在牛市里,当把每个参与者的投机博弈汇总成为一根根K线时就会被无限放大。

    2. 代币依旧需要有更好的流动性和钱生钱的能力。2021年的牛市除了NFT之外,GameFi和SocialFi也是受人瞩目的赛道。Web3所特有的代币化属性需要依托具体的赛道或业务才能更好实现代币的流动从而创造更多的资产。2024年也是一样。一方面,比特币生态开始被不断炒作,从铭文到符文再到比特币Layer2、比特币再质押协议等,几乎以太坊经历过的历程比特币都在经历一遍;另一方面,基于以太坊的再质押项目成为火热话题,自2022年以太坊从POW转型到POS从而产生质押之后,今天大家想要的已经远远不是质押的收益,而是如何能在质押基础上继续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变化的是:

    1. Mass Adoption的路径变得多元。2021年,大家把Web3的Mass Adoption使命寄托在了游戏、社交等项目上,但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2024年,Web3和AI日益结合,同样也开始和线下物理基础设施结合从而塑造了另一个叙事DePin,希望“曲线救国”能达到Mass Adoption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Web3更需要AI或物联网,而不是AI和物联网更需要Web3。另外,在我看来,比特币现货ETF的通过、美国总统大选接受加密资产捐款等,已经说明加密资产成为主流,但这是一种人人都能拥有的Mass Adoption,而不是一种人人都必需的Mass Adoption。

    2. MEME文化在Web3里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在Web3这个主张去中心化的世界里,相信和维护你所相信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精神内核,而MEME就是Web3原生精神内核的直接表达。这也足以解释为什么这轮牛市里,MEME币的涨幅会优于其他山寨币的原因。

    在经历了2021年-2024年的两轮牛市之后,正如我前面所言,我对Web3已经从刚开始的仰视转变为现在的平视。在我看来,Web3就是一个人或一群人“贩卖”一个观念或愿景并向大众筹资,认同且参与的人获得了代币激励,为了让代币有效用或流动起来,从而赋予了金融属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群人的共识披上了金融外衣,然后不断寻找代币赋能的效用场景。

    结尾:如何更好的在Web3立足

    以上就是我对Web3的认知。正如一开始所言,我将自己视为这个领域的学习者和观察者,所以在这两年深度参与和亲历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机会和圈内朋友、从业者交流,我发现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当我们选择Web3作为以后发展的领域时,如何在这个领域里更好的立足?

    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不能称自己为Crypto native因为我更多的从业经历是在Web2,而且我也没有在知名Web3项目或投资机构长期从业的经历,所以很难说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尽管个人投资收益率还可以),但好在这两年因为认识了行业里不少的从业者,也学到了很多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朋友们的经验,分享一下综合的看法:

    • 不要抱着炒币的心态进入这个圈子。这个行业看着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其实没那么多。以前听说过一种说法,这个领域赚钱是有金字塔模式的,第一是攒局做项目或做盘子;第二是做VC投资;第三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trader;第四就是经过投研做投资;第五是囤币。我自己的体会是,那些经常炒币的参与者未必会有很高的收益率,反而是做套利和量化策略的trader以及傻傻囤主流币的投资者会有一个稳定的收益率。前者是因为有专业的能力,后者则是相信比特币这样的主流币具备穿越牛熊周期的长期价值。所以,在Web3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收益率要远远优于经常性炒币去搏一个高风险高收益。

    • 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Web3是一个相对鱼龙混杂的领域,由于每个人进场的目的不尽相同,也由于很多的交流和协作是基于虚拟线上的方式,所以对人或项目的信任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一个长期可以一起共事的团队,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如果你还没找到,那没关系,在和不同人交流和尝试的过程中,尽管会遭遇一些失望,但在这样的经历中会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做点事。越是在流动性大、信任成本高的领域,越是应该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

    • Do Your Own Research。这是Web3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大家公认的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因为这个领域有各式各样的人、言论、观点以及信息,当我们以最大的善意去揣度人的时候,也越需要在眼花缭乱的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的投资方法论。请记住,不要被情绪绑架,不要被别人的CX绑架,一切都需要DYOR。

    我写这篇文章,某种程度上是在总结自己一段时间对Web3认知的转变。因为这个领域给我提供了相比其他传统投资品种更加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人,有真正的行业builder,有很厉害的trader,也有一些想短期搞一把的投机主义者,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亲历这个领域,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里的生态位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一些原则。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不具有普适性。我相信,在这个领域的每个人都会对Web3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受,祝愿大家都能赚钱的同时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jinse.cn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jinse.cn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0/140
    提交评论
    文章作者: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金色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金色财经 > Liam Wang > 从“仰视”到“平视”——我是如何对Web3祛魅的
    • 寻求报道
    • 金色财经中国版App下载
      金色财经APP
      iOS & Android
    • 加入社群
      Telegram
    • 意见反馈
    • 返回顶部
    • 返回底部